当前位置: 城市视窗 > 焦点 > 资讯 > 正文
每日最新
广州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本地瓜果买少见少!
来源:城市视窗 | 浏览:[17812]2015/9/16 11:01:3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空间日益逼仄。作为广州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之一,白云区农业生产规模逐年缩小,愿意耕种的农民也越来越少,面临土地与生产者的双重压力。“越来越难吃到白云本土菜、本土瓜果!”有白云区市民这样感叹。

  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到白云本土“菜篮子”?该如何守卫这些特色食材呢?就此话题,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新品种小冬瓜.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业一直是白云区的支柱产业,可以说,白云区就是广州的“菜篮子”。一提到白云区,很多人就会想到萧岗菜心、钟落潭龙塘萝卜、江高廖江韭菜、人和霸王花、石门鸦岗木瓜、白云草菇等本地瓜果。这些农产品不仅丰富了老广们的餐桌,也打响了白云农业品牌。

  这些白云食材当中,令老广惦念不已的萧岗菜心就是一个已经消失的品种。据介绍,萧岗菜心种植于白云山麓,土质肥沃,经白云山溪泉水自流灌溉,栽种出来的菜心尖如柳叶,脆嫩柔软,早在上世纪初就已闻名穗港澳三地,被誉之为“菜心之王”。

  可惜的是,随城市扩张,萧岗由农田变身城市,萧岗菜心也于上世纪末就已消亡。“现在市面上所有菜心,都比不上我们的萧岗菜心,又脆又嫩炒熟后也不变黄。”一位老街坊津津有味地回忆着。

  困境一 城市的扩张影响种植空间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原本只有一条街的白云区,如今发展成了18街4镇的格局。城市化的步伐,不断挤压着农业生存的空间。现在,白云区的农业生产主要退缩到了4个依然保留了农田的村镇。然而,随着航空产业城、综合保税区等大型重点项目不断在四镇落地,农业发展空间还将继续减少,一些在地区甚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也受到了生存空间限制。

  白云区是全国最大的草菇种植基地,华南地区约七成的草菇来自白云区。草菇种植一直保持较高的利润空间,但其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一直为人所诟病。农欣草菇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附近菇农以菇房入股,同时也攻克了环境污染的难题。

  “我们的草菇销到深圳、港澳等地,具有较好的竞争力,但是即使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未来草菇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已经不能再在白云区扩大经营规模。”该合作社负责人说。

  困境二 农业生产者逐步老龄化

  除了农业规模在不断缩小,农民对待农业的态度也在不断转变,以户为单位的耕作模式不仅在技术和生产设备上很难实现新的突破,传统农业中繁重的劳动也让很多村民逐渐选择脱离土地,耕屋和进企业打工成为了白云区大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当下,农业生产主体变身专业合作社,但是仍难逃脱生产老龄化的问题。位于江高镇南岗村的富民瓜果专业合作社现拥有社员291人,全部来自该村村民,大部分是女性,通过农超对接与供给企事业单位等方式,村民获得了更高的收入。然而,由于合作社还是采取传统种植模式,劳动强度较大,随着年纪渐长,一些社员开始有些力不从心,想要退出,却很少有年轻人加入。

  “现在种地的人很少了,只有少数45~60岁左右的老人还会种点菜自己吃。”人和镇黄榜岭村村民杨老伯告诉记者。

  困境三 种植环境让人担忧

  流溪河干流流经白云区,白云区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河涌或直接汇入流溪河,或经鸦岗汇入备用水源的珠江后航道。据媒体报道,小工厂掩藏于城中村里偷排工业废水、以及未完成截污的生活废水,再加上沿岸的养殖等污水,导致大部分河涌常年黑臭。

  令人担忧的是,有媒体记者暗访时发现,白云区一些当地村民还将河涌黑水用来种植蔬菜,这些蔬菜质量也令人担忧。“这些菜不敢买,怕是黑水菜,菜农都不敢吃,我们怎么敢吃。”说起街头的“扁担菜市”,街坊王女士很担忧。

  另外,合作社也存在自身的问题。自2007年起步,白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已发展到113家,一部分合作社采用大户模式,此类型合作社往往组织较为松散,散户依托大户生存。“当大户的生产供不应求时,散户也可以跟着水涨船高,而当大户出现供大于求时,散户的产品就会出现滞销,蒙受损失。”白云区供销联社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在众多专业合作社中,白云区还存在小部分“僵尸”合作社,它们没有真正的合作社实体,有些甚至只是为了争取政府的资金扶持而成立。“之所以僵尸,主因是合作社缺乏一个有能力的带头人。”白云区供销联社相关负责人说。

  寻路 两个方向或有希望

  如何才能守卫白云本土“菜篮子”呢?白云区相关部门认为,打造“五好”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动农村合作社发展是两条路子。

  据了解,白云区人和镇正在建设白云都市农业观光园,打造“好看、好玩、好吃、好销、好价”的“五好”农业。同时,白云区在谋划建设巴江河生态农业示范区,整合水乡花田优势资源,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其中,示范区内蓼江村已形成以韭菜为代表的特色蔬菜种植优势,是广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杨山村则是广州菜篮子基地之一。

  目前,白云区合作社已从简单组织统购统销,进入到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的阶段。合作社要进一步壮大发展,融资是一个难题。对此,白云区供销联社正在筹划建立资金互助合作社,由供销联社出大部分资金,其他各合作社出小部分资金,用于合作社生产线投入,给予短期贷款,并建立灵活的审批模式,不延误合作社的生产。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起,白云区供销联社开始筹划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对不同项目、不同模式的专业合作社进行横向联合,促使他们实现同类合作,最终达到规模效应,也促进不同类型的合作社进行互补合作,提高其市场抗风险能力。

  以白云区顺展无土种植专业合作基地为例,该基地位于钟落潭镇五龙岗村,该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完全打破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

  该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这里共有30多名村民参与耕作,基本都是股民,而且全部是本村人,除了分红外,每个月还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基地还帮他们购买了社保。

  在该基地工作的一名村民说,他种了一辈子的菜,也是来基地入股后,才知道这样也可以种菜创收。随着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将有更多农民入股,从而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责任编辑:城市网
热线:40066-40084 爆料QQ: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城市视窗 www.vnet.com.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23058号